中医药在海外|推动中医文化走进新西兰(侨界关注)
来源:中部健康在线 
2023-07-03 00:30:22
0

黄文川在新西兰开办中医诊所——

推动中医文化走进新西兰(侨界关注)

黄文川在其开办的中医诊所内为患者诊治。

中医药在海外|推动中医文化走进新西兰(侨界关注)

受访者供图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近年来,在华侨华人的努力下,中医文化收获了一批批海外“粉丝”。

针灸、正骨、推拿、中药……在新西兰奥克兰的一家中医诊所内,黄文川为华侨华人和当地居民缓解病痛,让更多人见证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远渡重洋,毅然追梦

1992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取得针灸学博士学位后,黄文川一直致力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和中医文化传播。1997年在新西兰旅游时,黄文川与原天津中医学院教授杨传绪结识,得知新西兰中医需求较大,市场前景广阔。

黄文川说:“那时,新西兰有博士学位的中医不多。得知我是针灸学博士,杨教授就想邀请我到新西兰从事中医行业。虽然我一直希望开办中医诊所,但是陌生的海外环境让我很犹豫。”

2001年,黄文川已经是山东省立医院针灸科主任,并被当地医科大学聘为副教授,但开办中医诊所的心愿最终还是促使他决定放弃体面的工作和国内舒适的生活,前往新西兰创业。

“知道我的决定后,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感到诧异。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放弃国内的优质平台,自找苦吃。有些朋友打趣说,我肯定很快就会灰溜溜地回来。”黄文川回忆。

起初,黄文川在当地中医诊所坐诊。2002年,“黄博士中医诊所”正式成立。黄文川将诊所开在奥克兰当地知名华人超市附近,希望尽快拓展当地市场。但那一片区域有六七家中医诊所,黄文川的诊所一度无人问津。他备感压力。

黄文川坦言:“在海外开办中医诊所不易。在新西兰,西医治疗体系很成熟,而且几乎免费,首次就诊选择中医的人非常少。而且,我初来乍到,当地居民对我不了解,再加上我的英语口语和听力十分糟糕,与当地人沟通很有难度。所以,开业前两年,诊所生意十分冷清。”

兢兢业业,赢得好评

时光荏苒,黄文川在新西兰从医已经20多年了。他尽力诊治每一名患者,良好的诊治效果、友善的态度让前来就诊的患者竖起大拇指。去年,诊所被当地相关机构评选为“奥克兰2022最佳中医诊所”。

黄文川深感在新西兰从事中医行业的困难。他不断提升各项技能,立志做“全能中医”。黄文川说:“国内对中医有细致分类,海外则对中医的综合要求高。在国内时,我在针灸科工作,专精于针灸治疗。来到新西兰后,我加强了中药、正骨、推拿等领域的研究,也学习了西医知识。”

黄文川的患者中既有华侨华人,也有很多当地人,以中年群体为主,病症主要是关节肌肉损伤、皮肤病、神经痛等。

2004年,一名从中国到新西兰探亲的女士在原定回国日期3天前腰疼难忍,甚至无法正常行走。患者的女儿急忙联系黄文川,寻求中医治疗。当时,黄文川的儿子仅几个月大。得到消息的黄文川,用篮子拎着孩子就前往患者的住所,通过针灸、正骨等方式成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几年后,这名患者的女儿再次联系黄文川,表示自己的妈妈将专门从北京赶来治疗腰疼。

黄文川说:“我特别惊讶,也十分感动,觉得不能辜负患者对我的信任。当时,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等毛病,简单的弯腰动作对她来说都十分困难。患者在我这里接受了一个多月的治疗,通过多次针灸、正骨和中药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

一名当地居民曾因胯部疼痛长期依靠拐杖行走。在接受了外科手术和相关治疗后,他的疼痛症状依旧没有缓解。这种情况持续一年多后,患者找到了黄文川。5次针灸治疗后,患者胯部疼痛缓解许多,能够独立行走。黄文川说:“来到诊所时,患者因胯部疼痛几乎落泪。治疗结束后,看到他扔掉拐杖,恢复正常生活,我打心眼里高兴。”

中西结合,创新交流

对于外国民众而言,中医术语很难理解,这给中医诊治带来了额外的困难。为了揭开中医文化“面纱”,向外国民众阐述中医理念,让他们了解中医文化,黄文川在正式诊治前会借助西医知识向患者解释病因,再通过类比等方法,给患者解释“阴阳”“上火”“气血不通”“经络”等名词。

给当地患者解释“气血不通”时,黄文川用长时间不松土的院子举例。他告诉患者,如果人经常在院子里走动,地面会被踩得很硬,导致地表水难以渗入土壤内部,这就类似中医里的“气血不通”。这样通俗易懂的解释便利了双方交流,有效提高了治疗效率。

黄文川说:“许多词语在中文里十分常见,但没有对应的英文翻译。以‘上火’为例,如果我直接告诉患者,他的体内有一团火焰,他会十分惊愕。因此,我借助西医知识,告诉他病毒感染是病症的根源。再告诉他,在中医里,这被称为‘上火’,代表人的体内有火,温度较高,这样更易于外国患者理解。”

今年3月,一名当地听障人士右侧面部疼痛2周,止痛药无法缓解疼痛,来到诊所问诊。两次针灸治疗后,患者表示疼痛有所缓解。“这是我诊治的第一名听障人士。尽管沟通不便,但通过文字,我对她的病情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也给出了相应治疗方案。看到她由哭到笑,我心里也甜滋滋的。”

在黄文川看来,中西医治疗理念虽有较大差异,但两者并不冲突,可以优势互补。

“西医使用的临床检查设备十分精密,患者的西医检查报告可以提升中医治疗的准确度和效率。在为患者诊治时,我也会评估病症是否可以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其他治疗方式更适合患者,我会明确指出。”

责任编辑:刘东丽

相关内容

中医药在海外|她建立非洲第...
胡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主治医师,2023...
2024-06-21 09:51:39
中医药在海外|推动中医文化...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近年来,...
2023-07-03 00:30:22
中医药在海外|海外中医师:...
多年来,伴随华侨华人走向世界的步伐,中医药走出国门、跨洋越海,造福...
2022-07-20 18:45:24

热门资讯

中医药在海外|中医药高质量融入... 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绚烂与大国担当。随着与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
中医药在海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 11月11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南阳医专”)首场海外“仲景工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线下课...
中医药在海外|援基里巴斯中国医... 当地时间2月12日(大年初三),医疗队利用春节休假时间驱车前往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BETIO(社区名称...
中医药在海外|中医药不能“韩国... “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这句在业内流行的话,凸显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隐忧。面对此,我国亟须加强...
中医药在海外|人工智能将加速海... 近年来中医药在抗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有效作用举世瞩目,中医药的理念和临床实践更加深入海外民心;...
中医药在海外|我国未来三年计划...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在海外|媒体探访西悉尼大... 未来,澳中中医合作空间广阔,可以扩大中医药的应用和研究,增加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在慢性...
中医药在海外|中医药在日本市场... 中药在日本被称为汉方药,分为“医疗用汉方药”和“一般用汉方药”两种。其中,“医疗用汉方药”必须经由医...
中医药在海外|墙内开花墙外香—... 龙角散、救心丸、真武汤、清肺汤……这些耳熟能详的“汉方药”产品不仅畅销日本,也吸引中国游客大量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