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回族38岁高龄产妇,是极为罕见的RH阴性A型 “熊猫血”。产妇产后宫缩无力、流血不止,继而出现失血性休克。其间血色素最低降到了1g/l,肺、脑、肝、肾等多个器官衰竭,无尿时间长达两周。重症医学科主任马驰骋作为主持抢救的专家,第一时间用上急危重症救治技术,通过持续血液净化、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先进治疗手段,经过60个日夜的不懈努力,患者器官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并康复出院,创造了生命奇迹。该患者是当时济南市抢救成功的第一例稀有血型产后大出血患者,使用血制品达88600ml,创下了输血量全国第一的记录,被评为当年济南市十件大事之一。
回想起重症医学科起步时的困境,马驰骋感慨万千。2006年6月,他受命组建济南市首家综合ICU,当时重症医学知识和技术近乎空白。马驰骋不畏艰难困苦,在院领导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下,一切从头做起。他利用业余时间到上级医院观摩学习,刻苦钻研重症医学知识。刚建科的前三个月,马驰骋几乎吃住都在科里,带领两位年轻医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科室组建完成。
重症医学科患者治疗过程都是曲折起伏的。2008年5月,四院接受首批 “汶川地震”来济救治的四十多名受伤患者,4名重症患者收入ICU救治。其中一名挤压综合征、急性心肾功能、呼吸功能衰竭的多器官衰竭患者,病情危重,为四川转来山东救治的最危重的患者之一。马驰骋临危受命担任救治小组组长,全力以赴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带领团队制定细致周全的治疗方案,夜以继日守在患者身旁,历经半个多月,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为山东省 “零死亡”救治目标的实现作出了贡献。
2017年,马驰骋担任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主管120、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工作。他借鉴国内先进急救医疗服务模式和理念并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逐步形成以院前急救 (120急救站)、急诊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三者共同组成的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构成从患者发病或受伤到现场急救、转运、急诊救治评估和稳定、重症监护、治疗的一个完整救治链。
实践证明,这种急危重症一体化救治体系经过多年运行,各专业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稳步提升,未发生任何医疗事故或纠纷,将医院几个最为危险的急危重症救治单元打造成了最安全的地方,为医院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房颤中心及腹痛中心的评审验收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历经18年的拼搏进取,如今的重症医学科在马驰骋的带领下,在危重病领域等多方面达到了济南市一流水平,科室被评为山东省 “青年文明号”。马驰骋兼任山东省医学会重症感染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委、济南市医学会重症感染委员会主任委员、济南市医学会急诊、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马驰骋的科研成果先后获济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泰山医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著二十余篇,编书两部,专利一项。马驰骋本人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医师、山东省医学会优秀个人会员、济南市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卫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济菏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医疗救治先进个人、济南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刘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