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每发作一次都会对孩子的脑神经元造成伤害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殷舒月 罗鑫 王梦航
2024-02-05 23:55:49
0

  2月5日是世界癫痫日,小儿癫痫与热性惊厥之间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小儿癫痫患者的病史中,都会出现热性惊厥的情况。最近,甲流、乙流、肺炎支原体等病毒感染的流行,让很多儿童出现发热症状,大部分儿童经过简单处理就能逐渐退热,而有一小部分儿童,来不及处理或处理后仍高热不退,就会出现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有可能发展为癫痫吗?

  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是由于脑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热性惊厥是指儿童在体温急剧升高时,出现意识不清醒、双眼上翻、口周青紫、吐白沫、四肢僵直、全身或局部肢体抽搐等症状。

  热性惊厥是儿童惊厥中最常见的原因,它具有年龄依赖性,多见于6月龄~6岁。理论上,任何能引起高热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特定年龄儿童的热性惊厥,如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出疹性疾病、尿路感染以及个别非感染性的发热性疾病等,包括最近的甲流、乙流、支原体感染等。需要提醒的是,很多热性惊厥的宝宝在发病前没有任何征兆。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宇军表示,热性惊厥每发作一次,都会对孩子的脑神经元和身体造成一次不小的伤害,一旦惊厥次数多了,孩子的脑神经元就易形成固定的病灶位置点,形成癫痫发作的基石,导致孩子出现频繁的癫痫发作症状。一般具备以下危险因素2-3项,孩子发生癫痫的几率就会较高:

  1.有癫痫家族史;

  2.宝宝热性惊厥前有神经系统异常;

  3.每次发热均有热性惊厥发生,并且惊厥时体温并不太高,甚至出现发热温度在38℃以下就发生高热惊厥;

  4.一次病程中多次发作的高热惊厥;

  5.发病年龄小于6个月或超过6岁,仍然会发生热性惊厥

  孩子高热不退、出现热性惊厥,家长应该怎么做?

  王宇军主任强调,对于热性惊厥,最重要的是预防,尤其是单纯性热性惊厥,通过简单的预防,就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减少受凉、劳累的机会,家里多通风,减少病原体聚集。疾病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或聚集,从而减少被感染的机会,防患于未然。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就要及时监测体温,不要通过捂汗的方式来降温,有过热惊史的孩子,退烧药的使用要灵活,不要拘泥于一定要38.5或39℃以上才用,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适当提前用药,来不及的时候可以用肛栓,以达到尽快退烧的目的。

  如果儿童出现惊厥时,家长不要过于惊慌,第一时间做应急处理。首先将患儿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肺部,同时清理掉口腔内的食物、呕吐物等,避免窒息。患儿出现牙关紧闭、面色发绀时,不要用硬物强行塞入口腔,包括用自己的手指,以防出现继发性外伤,这时可以刺激人中、耳垂、合谷等处,通过刺激让患儿清醒,减少大脑缺氧的时间。不要强行喂药、喂水,稍有缓解后,如果是热性惊厥,可以及时用肛栓退热,尽快送医。在医院,会进一步区别单纯性、复杂性热性惊厥,并排查相关严重疾病,以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单纯性热惊预后较好,转为癫痫的可能性极小,不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的药物。而复杂性热惊转为癫痫的可能性较大,对大脑也有较大的损伤,需较长时间规范预防性服用抗癫痫药物。

  通讯员 殷舒月 罗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刘东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久坐腰痛 两个动作“激活”肌群 在一个地方久坐不起,时间一长,很可能出现下肢无力、腰酸背痛等现象。对此,康复科专家来支招。
处暑养生 如何应对“秋老虎” 处暑时节昼热夜凉,午后高温暴晒的天气就像老虎一样蛮横霸道,俗称“秋老虎”
它比吃糖更让人上瘾,比喝油更让... 当“糖”遇到“脂肪”,这类“糖+油”的糖油混合物不仅热量高,而且更容易让人“上瘾”,一吃就很难停下来...
假期结束踏归途,这份健康提示请...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返程后应密切关注个人健康,克服节后综合征。返程后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根据病情及...
少吃盐、吃好盐、“慧”吃盐 每日摄入盐总量不超过5克,巧妙烹饪少用盐,看标签,选食品,少外卖,回家吃。
女演员突发疾病离世,年仅19岁... 目前医学还无法彻底治愈皮肌炎,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积极配合专业医生接受规范治疗,患者病情能得到控制...
“多喝热水”真的是为你好!一文... 喝热水除了能降低介水传染病的风险,还有什么好处呢?
越是久坐办公室的人,越容易罹患... 有人不禁会问,自己几乎天天在办公室里坐着,没干过什么体力活,腰椎间盘怎么还突出了呢?你可能想不到,越...
娃不碰电子产品就不会近视吗? 不给孩子看手机、玩iPad就能避免近视?除了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还应避免让孩子长时间、近距离...
伤腰=伤命,这5个习惯正损伤你... 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腰部疾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它与你长时间不良生活习惯脱不了关系。以下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