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这个字很有意思, 含有三个“口”,似乎暗示着癌症与饮食的关系
来源:科普中国 
2024-02-19 11:26:57
0

原标题:癌细胞最喜欢的7个饮食习惯 快看看你中招没?

癌症是怎么得的?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大多数癌症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一个基本共识是:癌症发病不是某个单一因素,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谓多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内因)、环境因素(外因),而环境因素可不只是指通常我们所说的空气质量大气环境,而是泛指各种外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等。

“癌”这个字很有意思, 含有三个“口”,似乎暗示着癌症与饮食的关系。事实上,饮食与癌症确实关系密切。

癌症与饮食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的吃法最容易致癌?

我们先来了解下致癌物的等级划分情况。

1 类致癌物:对人为确定致癌物。

2A 类致癌物:对人很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2B 类致癌物:对人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吸烟喝酒 错上加错

烟酒均为 1 类致癌物。烟草包括吸烟、吸二手烟、无烟烟草以及各种烟草制品等;酒精包括所有含酒精的饮料饮品,与酒精饮料摄入有关的乙醛、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

吸烟喝酒,这老生常谈,但值得反复谈,太多的人并没有真正做到。

烟草中含有上千种有害化学物质,其中能直接引起癌症的就有几十种之多。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这已经被大量的研究和事实所证明。吸烟还会增加口腔咽喉癌、食管癌、胃癌、膀胱癌、肾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二手烟的危害同样不能忽视。研究显示,吸烟者的家人得癌症的风险概率更高,受害最大的是儿童。

喝酒同样增加癌症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癌症监控报告指出“要重视饮食,关注酒精在致癌中的作用”,告诫人们酒会致癌。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主要与肝癌、食管癌、胃癌、口腔癌及咽喉癌等有很大的关系。

饮酒与吸烟有协同致癌效应。烟雾和酒精对口腔、咽喉、食管、胃等的上皮组织既会带来直接伤害,而酒精作为一种有机溶剂,还会促进烟雾中某些化学致癌物更好地进入机体组织并释放出来产生致癌效应。吸烟又酗酒,错上加错,风险叠加,一加一大于二。

无肉不欢 “欢”出癌症

红肉(摄入)为 2A 类致癌物;加工肉类(摄入)为 1 类致癌物。

红肉是营养学上的一个名词,是从肉的颜色上来说的,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具体来说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肉是红肉,含很高的饱和脂肪。相对应的是白肉,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做熟之前呈现出来的颜色通常是浅色(白色)的肉类,比如鸡鸭鹅肉,鱼虾贝蟹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归在 2A 类致癌物清单中,嗜食红肉增加大肠癌等的风险。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吃红肉,红肉富含矿物质尤其是铁元素,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 B12、硫胺素、核黄素和磷等。红肉和白肉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用白肉来替代红肉,红肉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红肉可以吃,但要适当控制量,不要嗜食。

什么是加工肉?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指的是经过加工的肉,具体来说就是经过盐腌、风干、发酵、烟熏或其他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延长保存时间的肉类,比如香肠、热狗、火腿、腊肉等。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中,加工肉类(摄入)归在 1 类致癌物清单中。食用加工肉制品可导致大肠癌/明显增加患癌风险,建议尽量吃新鲜肉。偶尔满足一下口福吃一点,通常问题也不会太大,但要知道,致癌没有所谓安全剂量,只是概率大小不同罢了,能少吃尽量少吃。

炸烤腌咸 “香”出癌症

烧烤熏制食品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化学物质比如苯丙[α]芘为 1 类致癌物;中国式咸鱼 1 类致癌物;油炸,高温排放为 2A 类致癌物;传统亚洲腌菜为 2B 类致癌物。

烤食很流行,满大街都是烤鱼烤肉店,香味诱人;以油条为代表的油炸类食品是中式早餐的标配之一;腌制食物更是受到很多人的青睐。这类食物很多是街边小摊上做的,食品卫生达不达标、食材是不是新鲜暂且不说,关键是其中含致癌物,比如苯并芘、丙烯酰胺、亚硝基化合物等,增加多种癌症特别是消化道癌症的风险。偶尔吃一下过过嘴瘾也许问题不大,但建议能不吃尽量不吃,能少吃尽量少吃,不要经常吃。

吃得太咸不只会增加高血压风险,高盐饮食还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胃癌风险。有的人喜欢吃咸菜腌菜、咸鱼,很开胃下饭,但不健康,除了导致过多盐分摄入,其中还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都会增加胃癌等的风险。

过期霉变 “毒”出癌症

黄曲霉毒素为 1 类致癌物。

由于储存不当或过期,食物容易发生霉变,这类霉变过期食物中含某些真菌及其代谢物,比如黄曲霉毒素,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促进亚硝胺的合成,增加患癌风险,比如肝癌。

烫饮烫食 “烫”出癌症

65℃ 以上的热饮(饮用)为 2A 类致癌物。

烫食(超过 65℃ 以上),容易烫伤食管黏膜,一旦形成习惯,食管黏膜反复受损伤刺激,发生慢性食管炎,最终会增加食管癌等的风险。

喜食槟榔 “嚼”出癌症

槟榔果(含烟草或含烟草的槟榔嚼块)1 类致癌物。

有些地方的居民有嚼食槟榔的习惯,有事没事嘴里嚼一颗槟榔,已然成为一种习惯。食用的槟榔包括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将槟榔列为 1 类致癌物。

槟榔为什么会致癌?槟榔较硬,咀嚼过程中可能会机械性损伤口腔黏膜,这种损伤累积下来,时间一长会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这是一种癌前病变,有可能转变为口腔癌;同时槟榔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可能会形成亚硝基(一种明确的致癌化合物)。除了口腔癌,嚼食槟榔也与咽癌、喉癌、食管癌等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不良饮食习惯 “惯”出癌症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重要的致癌危险因素。

有的人吃东西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不细嚼慢咽,有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增生病变,而且消化吸收不良,长期吃得过饱也增加胃肠负担,肠胃功能容易失调。加上饮食不规律,三餐不定时,饿一餐饱一餐,吃得过饱,食管和胃长期饱受摧残,同样有更高的患癌概率。

有的人有偏食习惯,营养不均衡,营养不足或过剩,搭配不合理,可能增加患癌风险。还有人习惯高糖高热量饮食,体重超标肥胖,同样增加患癌风险。

民以食为天。吃得正确,可能防癌;吃得不对,可能致癌。尽管科学饮食不能保证肯定不得癌,但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患癌风险。从细节着手,大家一起来注意饮食习惯吧!

责任编辑:刘东丽

相关内容

37岁妈妈癌症晚期挑战完成...
37岁的邓静,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去年确诊乳腺癌晚期,转移到肺。从“...
2024-05-13 12:11:38
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指南,这...
慢性肾脏病逐渐进展,可进入慢性肾功能不全,乃至肾衰竭。病程长,并发...
2024-03-27 23:50:33
一年近300次!浙江29岁...
“一年近300次外卖,一周一两次夜宵,加起来接近400次了。”说着...
2024-03-12 15:54:25
“癌”这个字很有意思, 含...
民以食为天。吃得正确,可能防癌;吃得不对,可能致癌。癌细胞最喜欢的...
2024-02-19 11:26:57

热门资讯

处暑养生 如何应对“秋老虎” 处暑时节昼热夜凉,午后高温暴晒的天气就像老虎一样蛮横霸道,俗称“秋老虎”
腘绳肌的紧张可能是引发下背痛的... 下背痛是现代社会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人们。据估计,约80%的成年人在其一生中至少会经...
盛夏季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当心 心血管病患者要积极预防急性心梗等心血管病意外发生。
儿童与诺如病毒:预防与应对策略 诺如病毒是如何传播的?感染诺如病毒后,通常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有效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有没有特别需要注...
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是在中医理疗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处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
久坐腰痛 两个动作“激活”肌群 在一个地方久坐不起,时间一长,很可能出现下肢无力、腰酸背痛等现象。对此,康复科专家来支招。
少吃盐、吃好盐、“慧”吃盐 每日摄入盐总量不超过5克,巧妙烹饪少用盐,看标签,选食品,少外卖,回家吃。
它比吃糖更让人上瘾,比喝油更让... 当“糖”遇到“脂肪”,这类“糖+油”的糖油混合物不仅热量高,而且更容易让人“上瘾”,一吃就很难停下来...
假期结束踏归途,这份健康提示请...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返程后应密切关注个人健康,克服节后综合征。返程后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根据病情及...
女演员突发疾病离世,年仅19岁... 目前医学还无法彻底治愈皮肌炎,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积极配合专业医生接受规范治疗,患者病情能得到控制...